本文為你帶來 背泳技術詳解 。背泳 (Backstroke) 是人體仰卧在水中游進的一種姿勢,背泳呼吸較容易掌握,動作簡單易學,受到各年齡段人們的喜愛。但由於背泳划水是在身體兩側進行的,肌肉難以充分伸展,不能像自由泳和蝶泳那樣充分發揮上肢力量,因而速度受到影響。
現代背泳技術是人們借鑑了自由泳技術,從中得到啟發並發展而來的。因此兩者有許多相似之處,如身體位置、身體繞縱軸的轉動、兩臂的配合時機以及臂腿的配合時機等。背泳技術動作由身體姿勢、腿部動作、臂部動作和呼吸等幾部分動作協調配合組成。
背泳的特點
仰卧水中,呼吸方便,動作簡單,省力輕鬆,實用性強,適宜面廣。
背泳技術詳解
1. 身體姿勢
在背泳過程中,頭部和髖部的位置關係非常重要。頭的位置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整個身體的位置,起着”舵”的作用。頭部應與身體在一條直線上,水面約位於頭頂中部。頭部過於後仰,容易使髖部抬高,腳和腿露出水面,影響打水效果並容易造成鼻子進水。反之,如果害怕嗆水而抬高頭的位置,髖和腿就會下沉,身體容易”坐”在水中,增大身體前進的阻力。
2. 腿部動作
背泳腿打水的主要作用是保持身體位置並產生一定的推進力。此外,快速有力的背泳打水對有效發揮上臂和軀幹的力量也起着重要作用。背泳腿部動作由上踢和下壓兩部分組成,但產生推進力的動作是上踢。
背泳打水時,以髖關節為軸,大腿發力,大腿帶動小腿和腳上下交替做鞭狀打水。
3. 手臂動作
背泳手臂的划水動作是產生推進力的主要因素。划水技術的優劣直接影響前進的速度。背泳手臂的動作分為人水、抓水、划水、出水和空中移臂4個主要部分。
- 入水
背泳手臂的入水動作應與身體的轉動協調配合而成。一臂入水時,身體向同側轉動,這樣可以加大手臂入水的深度。 - 抓水
- 划水
手在向後劃的同時向上划動,使屈肘的程度逐漸加大。當手臂劃至肩下與水平面垂直時,身體轉動幅度達到最大,約為45°。肘關節彎曲度也達到最大,約為90°-120°。 - 出水
- 空中移臂
- 兩臂配合
背泳兩臂配合與爬泳一樣,應該保證身體得到連貫而均勻的推進力,使身體勻速前進。游背泳時最好採用中交叉配合,即一臂入水,另一臂划水結束,兩臂基本處於相反的位置,使一臂結束划水動作後,另一臂能立即產生推進力。
4. 仰泳的轉身
背泳轉身技術有很多,一般分為平轉身、半滾翻轉身、後滾翻轉身和前滾翻轉身技術。比較常用的是平轉身技術(業餘)和前滾翻技術(專業)。
仰泳平轉身
又稱磨盤式轉身。動作簡單易學,有停頓,轉速較慢,初級運動員可採用。
游近池壁時,身體伸展,右手在左肩前水平面處用手掌觸壁,然後迅速做收腹、屈膝、團身動作。同時右臂用手掌向右做壓推動作,左手在水中做反向划水,使上體繞前後軸加速向左轉動,旋轉180°,兩手從水中前伸,兩臂夾住頭部,做蹬壁滑行動作 。
仰泳半滾翻轉身
是由平轉身派生而來的。轉身速度比平轉身快,由於轉身時兩腿經空中擺動,可減少水的阻力。
右手觸壁低於平轉身,約在水面下30厘米左右,觸壁的同時做仰頭、挺胸、挺腹動作,繼而通過加速轉動抬高臀部和腿的位置,緊接着做收腹、屈髖,輔以右手掌向右壓推動作,使上體繞前後軸向左轉動,此時兩腿經空中甩向池壁,完成180°的轉身動作,然後保持仰卧姿勢,兩腳蹬離池壁 。
摺疊仰泳前滾翻轉身
是由半滾翻轉身派生而來,轉身速度為所有背泳轉身動作之冠。該技術於90年代問世,由於國際泳聯決定自1991年3月起開始執行的新競賽規則中規定:在仰泳轉身過程中,肩的轉動可超過垂直面直至成俯卧姿勢,但運動員必須呈仰卧姿勢蹬離池壁。轉身時運動員身體的某部分必須觸壁。
游泳者游近池壁時,身體從仰卧姿勢側轉成俯卧姿勢,連貫做前滾翻動作,即俯卧兩腿輔以海豚腿的動作,與此同時低頭、含胸、提臀,繞橫軸做直腿前滾翻動作,當前滾至上體與水平面垂直時,迅速做屈髖、屈膝動作,兩腿經空中甩向池壁使身體成側仰卧姿勢,然後蹬離池壁 。
仰泳完整配合
背泳較常見的完整配合是6次打水、2次劃臂、1次呼吸的配合技術。游背泳時口鼻始終露出水面,呼吸不受限制。為了避免由於吸氣不充分造成動作紊亂,最好保持一定的呼吸節奏。常見的是一臂移臂時吸氣,另一臂移臂時呼氣。
仰泳口訣
游 出理想,請瀏覽我們的泳班。 泳 術改進,請瀏覽我們的小學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