系統性學習背泳

本文為你帶來 系統性學習背泳 。游背泳 (Backstroke) 時,背泳技術由於頭部露出水面,呼吸方便;躺在水面上,比較省力。因此深受中老年人和體質較弱者喜愛。

背泳的技術環節分:背泳身體姿勢、背泳腿部技術、背泳手臂技術、背泳配合技術四個部分。

系統性學習背泳


系統性學習背泳

1. 背泳身體位置

游背泳時,身體要自然伸展,仰卧在水面,頭和肩部稍高,腰部和腿部保持水平,身體縱軸在水平面上構成的迎角約為10度角,腰部和兩腿均處在水面下。

頭部姿勢在背泳技術中頭起着「舵」的作用,並可以控制身體左右轉動。頭應保持相對穩定,不要上下左右晃動,但頸部肌肉不要過分緊張,後腦處在水中,水位在耳際附近,兩眼看腿部的上方。

腰部姿勢背泳游進中,腰部肌肉要保持適度的緊張,以不至於使身體過分平直和屈髖成坐卧姿勢為前提。肋上提,不要含胸。快速游進時,身體的迎角能使體位升高,水平較高的運動員不僅肩和胸部露出水面,而且腹部也經常會露出水面。

身體的轉動動作游背泳時,身體的縱軸應隨着兩臂划水動作而自然滾動,滾動的角度根據個人的情況不同而稍有差別,肩關節靈活性較好的人滾動小,反之則大,一般為45度角左右。

身體滾動的目的

  • 有利於划水臂處於較好的角度,能夠加強划水的力量。
  • 能保持屈臂划水的一定深度。
  • 有利於臂出水和向前移臂。

注意滾動的角度不應過大,否則不但會引起疲勞,而且會影響前進速度。

2. 背泳腿部動作

在背泳技術中,腿部動作是保持身體處於較好角度、水平姿勢的因素之一,並且踢水動作不但可以控制身體的擺動,而且能產生一定的推進力。

背泳的腿部動作是以下壓動作和上踢動作組成,即直腿下壓,屈腿上踢。

下壓動作腿向下壓的動作是藉助於臀部肌群的收縮來完成的。在整個腿下壓動作中,前三分之二由於水的阻力,是膝關節充分展開,腿部肌肉放鬆。當打腿下壓到一定程度,由於腹肌和腰肌的控制,停止向下,而過渡到向上移動,由於慣性的作用,小腿仍然繼續向下,而造成膝關節彎曲,所以在腿下壓的後三分之一是屈腿的。

隨着慣性的逐漸減弱和打腿的帶動,小腿也開始向上移動,但此時腳仍然繼續向下,直到慣性消失,大腿、小腿和腳一次結束向下的動作,構成向下「鞭打」的動作。

下壓的動作因為不產生推進力,因此相對的要求速度不要太快,並且腿部各關節要自然放鬆。

上踢動作當腿部動作下壓結束時,由於水對小腿的阻力和大腿肌肉的牽制,大腿與小腿構成約135-140度角,小腿與水平面約成40-45度角。

此時打小腿彎曲到最大程度,小腿和腳對水面較大。上踢動作的開始,就需要用腳打的力量和速度來進行,並逐漸加大到最大力量和速度。當打腿向上移動超過水平面就結束向上的動作,此時膝關節接近水面。隨後小腿和腳也依次結束向上,是膝關節充分伸展,構成向下「鞭打」的動作。

上踢動作是以大腿帶動小腿,小腿帶動腳來完成的,並且在任何情況下,儘量不要是膝關節或腳尖露出水面。上踢時,腳尖應內旋以加大對水面積。

3. 背泳臂部動作

背泳臂划水動作是產生推動身體前進的主要因素。一個完整的手臂動作分為入水、抱水、劃推水、出水和空中移臂等幾個階段,手掌由於入水、抱水和劃推水在水下形成一個「S」型的路線。

入水臂入水時,應藉助於移臂動作的慣性,臂部自然放鬆,入水點應在身體縱軸與肩的延長線之間,或在肩的延長線上。過寬和過窄都會影響速度。

臂入水時應保持直臂,肘部不要彎曲,入水時小指向下,拇指向上,掌心向側後方。手掌與小臂約成150-160度角。

抱水抱水是為劃推水創造有利的條件。臂入水後要利用移臂時所產生的動量積極下滑到一定的深度,手掌向下、向側移動,通過伸肩、屈肘、上臂內旋和屈腕的動作,配合身體的滾動,使手掌和前臂對準水並有壓力的感覺。當完成抱水動作時,肘部微屈約成150-160度角,手掌據水面約30-40厘米,肩保持較高的位置。

抱水時:手的運動方向為向後——向下——向外的三個分運動,水流由小指尖流向第一掌骨底,緊接着通過前臂外旋,改變掌心朝向,由向外——向下——向後變為向後——向上——向外側的方向。

劃推水背泳的划水動作是推動身體前進的主要動力。整個動作是由屈臂抱水開始,以肩為中心,劃直打腿外側下方為止。划水動作包含拉水和推水兩個階段。

拉水是在臂前伸抱水的基礎上進行的。開始時前臂內旋,手掌上移,肘部下降,使屈肘程度加大,手掌和小必要保持與前進方向垂直。當手掌劃之肩側時,屈臂程度最大,約為70-110度角,手掌接近水面。

拉水的前半部分,手的運動為向上——向外——向後的三個分運動;後半部分則是向上——向內——向後的三個分運動。水流從大拇指流行小指。這個階段也是身體向划水臂同側轉動最大的階段。

推水是在手臂划過肩側時開始的,這時肘關節和大臂應逐漸向身體靠近,同時用力向腳的方向推水。當推水即將結束時,小臂內旋做加速轉腕下壓的動作,掌心游向後轉向向下。推水時,手的運動時游向內——向下——向後的運動,逐漸轉變為向內——向下——向前的運動。水流從小指流向大拇指一邊。推水結束時,手臂要伸直,手掌在大腿側下方。

出水推水結束後,藉助於手掌壓水的反彈力迅速提臂出水。出水時手形有多種:其一、手背先出水;其二、大拇指先出水;其三、小拇指先出水。這三種手型各有利弊,相對來說最後一種較好。

無論採用那種手型出水,都要注意使手臂自然、放鬆、迅速,並且要先壓水後提肩,肩部露出水面後,由肩帶動大臂、小臂和手依次出水。

空中移臂提臂出水後,手應迅速從大腿外側垂直於水面移至肩前。當手臂移至肩上方時,手掌要內旋,使掌心向外翻轉(採用小拇指先出水技術的無此動作)。空中移臂時,必要伸直放鬆,移臂的後階段要注意肩關節充分伸展,為入水和划水做好準備。

3. 背泳配合技術

兩臂配合技術背泳兩臂的配合是「連接式」的,即當一臂划水結束時,另一臂已入水並開始划水;一臂處於划水的中部,另一臂正處於移臂的一半。在整個臂的動作過程中,兩臂幾乎都處在完全相反的位置。

臂和呼吸的配合背泳的呼吸相對來說比較簡單,一般是兩次划水一次呼吸。即一臂移臂時開始吸氣,然後做短暫的憋氣,當另一臂移臂時進行呼氣。在高速游進時也有一次划水一次呼吸的技術,但是呼吸不能過於頻繁,否則會引起呼吸不充分,造成動作紊亂。
臂腿配合技術臂腿配合是否合理,將影響整個動作的平衡和協調自然。臂在划水過程中,腿的上踢、下壓動作要避免身體的過分轉動,以保持身體的平衡、協調為原則。

現代背泳技術中一般都採用六次打腿兩次划水的配合技術,也有少數人採用四次打腿的技術。


 游 出理想,請瀏覽我們的泳班

 泳 術改進,請瀏覽我們的小學堂

Leave a Comment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Open chat
香港游泳會與你同心抗疫,我哋黎緊會開免費游水班,有興趣可了解更多。

Hi,我係張教練,有乜野可以幫你?